学生 | 教职工 | 校友 | 家长 | English | 旧版入口

教师节系列报道之三:立德树人始终不变——记优秀教师王洵

日期:2020-09-10 17:34:00  文:曹潮  图:记者团朱城、刘水  审核:张志军  编辑:  访问量:

  在领导眼里,他工作认真踏实,“静得下心,沉得进去”;在学生心中,他是良师益友,无论课堂内外,皆能收获多多;在他自己看来,保证学生安全,不误人子弟,是对自身要求的底线。他就是成都航院20192020年度优秀教师,执教于通用航空学院的副教授王洵老师。

  重视教学,屡获荣誉

  说起王洵,同事们的感觉基本都他经常在拿奖,不管是校级还是省级教学能力大赛,总能看到他获奖的身影。对于这些荣誉,王洵认为,更多是靠着学校平台的支持,领导同事的帮助,但毋庸置疑的是,突出的教学能力已成为王洵的一张标签,而在这张标签的背后,是王洵对高校教育的深刻认识,以及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。

  “高校的中心工作还是教学,所有的工作都应该是服务和反哺于教学。”王洵认为,对于一所学校而言,不管处于哪个发展阶段,也许专业的设置会变化,也许学院的名称会更改,但立德树人的宗旨始终都是不会变的,因此,他将教学摆在了自己工作的核心位置上,也将对教学重要性的认知传递给了自己的学生。2008512日那天,我们正好在教室里上课,地震的时候大家赶紧出去了,地震完以后,我们的学生就问,老师还要不要回去上课”王洵说,用现在的话讲,当时的老师和学生都比较单纯,着眼的点就在教学上,想的就是怎么把平时的教学搞好。

  创新课程结合实际

  当然,重视教学只是第一步,在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,王洵还有着自己的优势。通用航空学院执行院长何先定就评价说:“王洵有一些创新想法,也做了一些探索,在专业教学、课程开发上都很有特色。” 据他介绍,无人机飞行原理课原本是门理论课程,但王洵尝试实践操作进去,实现了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融合

  对于这门课,王洵自己也深有感触,由于理论课相对枯燥,学生能听进去的很少,能听懂的更少,对课程的创新已是势在必行。“因为无人机应用这个专业是教育部第三批‘1+X’试点专业,这个‘X’对应了相应的执照,我们就把这些执照的训练大纲拿过来,将知识点拆散,再把我们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拆散,将两者一一对照,然后按新的逻辑对整个课程进行重构。”王洵说,课程设计还结合了企业平时的工作过程,让学生在学习和操作中有真实职业场景的模拟感。“把我们每个知识点用一个项目,用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来展开,这样学生学起来就相对感兴趣了。”王洵说,课程创新后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,之前可能就20%的学生在能听进去,现在因为课程更形象更有趣,认真听课的学生差不多能达到90%

  良师益友,立德树人

  除了平时的教学,在课堂以外,王洵也能给学生们带去收获,带去成长。王老师教龄很长,也是年轻人,懂得怎样和我们一起探讨生活。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侯钧译同学回忆,有一次一起吃饭,王洵老师跟他说过一句话,让他印象深刻。“他说,1%的失误带来的就是100%的损失,因为我们以后会进部队成为一名机务工作者,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以后肩上的责任。”侯钧译说,这句话他一直铭记在心,以致于慢慢改掉了以前大大咧咧的习惯,逐渐养成了细心和严谨。

  同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许艺皓同学也有类似感触,他讲到,王洵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,带领同学们去参加各种比赛,让大家获得锻炼和提升。“有一次,要对一个比赛用的PPT进行修改,已经是周末晚上10点多了,王老师还在指导大家,对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和一些重要的细节进行更正。”许艺皓说,通过这些类似的经历,渐渐的,他们提升了看问题的高度,也养成了对细节精益求精的态度。

  端正心态,不断探索

  也许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王洵对自己,对教师这个岗位,始终保持着清晰的认识:要做高校教师,首先心态得摆正,得静得下心,耐得住寂寞,是一个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的过程,每个阶段都有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”而对于未来,他也有着自己的探索方向,“怎样培养出具有航空院校特色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学生,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。

  

王洵

王洵在教学中